本報訊 近年來,威海市高度重視應用基礎研究平臺建設,從政策、資金、人才、獎勵等各個層面給予引導支持。截至2016年底,威海市創建省級重點實驗室達到11家,其中,依托北洋集團和三角集團建設的山東省光纖智能傳感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輪胎用橡膠新材料及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在三年一輪的績效考評中獲得優秀和良好等次,分別獲得150萬元和100萬元的經費支持。同時,為省級重點室做好儲備和培育,威海啟動了市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首批在網絡空間安全、樹枝狀高分子材料、光纖激光等技術領域建設了9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并給予了啟動資金支持。
2016年,全市20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順利推進?;颈U蠗l件方面,各依托單位全年累計投入資金達3.3億元,其中爭取財政資金3400萬元,實驗場地達到7.7萬平米,新增重要研發設備320余臺套,總數達到3020臺套,有利保障了實驗室的運行。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引進各類人才99人,其中,中高級職稱人員35人,自我培養人才170人,研發人員總數達到987人,初步形成了年齡、學歷結構更為優化的人才梯隊??蒲屑俺晒a出方面,開展課題研究318項,對外開放課題25項,通過研發,申報專利近227項,其中發明專利134項,授權專利 132項,其中發明專利81項,取得軟件著作權8項,獲批醫藥證書17件;發表高水平論文68篇,其中哈工大(威海)建設的山東省特種焊接重點實驗室發表SCI、EI論文近50篇;參與或牽頭制定標準29項,其中,依托天潤曲軸建設的山東省發動機曲軸連桿技術重點實驗室主持或參與修訂了《內燃機曲軸扭轉疲勞試驗方法》等5項行業標準;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0項,市級科技獎勵9項。經濟、社會效益方面,對外開展服務71次,服務收入達3540萬元,轉化成果96項,形成產品183個,帶動企業新增產值30.04億元,經濟效益顯著。間接帶動了就業、環保、醫療等社會效益,特種焊接、碳纖維、骨科植入器械、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兒童專用藥等一批先進成果成功應用于國防、民生等重要領域中。
(通訊員 楊星)